返回 热点新闻_娱乐资讯_溏心娱乐

范冰冰又演禁忌片 新片原著中公媳恋引发网友热议 她这次能否突围呢

2025-09-17

范冰冰又进组了。这一次,她穿的不是龙袍,也不是华丽礼服,而是一身朴素的日式和服,在镜头前扮演一位年轻儿媳,与年迈的公公之间,展开一段禁忌之恋。电影《疯癫老人日记》改编自日本同名小说,导演是曾获金贝壳奖的王颖,作品一向剑指国际大奖。18年前,范冰冰凭借《苹果》的大胆演出惊艳影坛;18年后,她再度踏入“雷区”,这一次,她还能靠“疯癫”杀出重围吗?

从“苹果”到“日记”,大尺度是回炉还是突围? 2007年,《苹果》里的洗脚城女孩让范冰冰一夜之间从“金锁”变成“话题女王”。此后,她刻意远离大尺度,转投古装、商业片,直至税务风波后“出走”海外。如今,她选择《疯癫老人日记》作为“回归主角”的第二部作品,难免被解读为“重操旧业”。但别忘了,她已45岁,再靠裸露博眼球显然不划算。与其说她“走回老路”,不如看作“曲线救国”,用禁忌题材撬动国际奖项,用演技而非肤感赢得注意力。

 

导演王颖是大奖制造机,也是双刃剑 美籍华裔导演王颖,手握圣塞巴斯蒂安金贝壳、柏林银熊,是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常客。他擅长把东方伦理放进西方镜头,让禁忌与诗意并存。《疯癫老人日记》原著充斥扭曲欲望,但在王颖手里,大尺度往往服务于人性剖析,而非感官刺激。范冰冰与他合作,相当于拿到一张“国际A类电影节”入场券;至于能不能坐上评委席,要看她能否演出“压抑与释放”的层次感。

禁忌题材是撬动观众胃口的“双刃剑” ,公媳恋、变态心理、扭曲欲望——光是关键词,就足以让部分网友直呼“不适”。但禁忌也是流量密码:戛纳有《钢琴教师》,柏林有《感官世界》,奥斯卡也有《寄生虫》。东方伦理+西方视角,一直是国际影展的“香饽饽”。问题在于,范冰冰既要满足西方评委对“东方神秘”的想象,又不能落入“猎奇”窠臼。她需要在镜头前展现一种“被道德束缚的窒息感”,而非简单的“情欲释放”。演好了,是《燃烧》;演砸了,就是《色戒》删减版。

海外路线是镀金还是真金? 近几年,范冰冰像“国际电影节游牧民”:东南亚恐怖片《地母》、法国文艺片《日月》、韩国悬疑片《匿名者》……角色不大,却都是“欧洲三大”偏爱的类型。她显然在“镀金”——用国际班底、大奖导演、小众题材,为自己打造“演员”而非“明星”的标签。但镀金容易,成真金难。国际影展更看重“演员与角色的化学反应”,而非“明星光环”。范冰冰必须在《疯癫老人日记》里让观众忘记“范冰冰”,只记得那个“被伦理与欲望撕碎的儿媳”。只有角色大于演员,奖项才会向她招手。

一场“高空走钢丝” 禁忌题材+大奖导演,听起来是“王炸”,却也可能是“地雷”。一方面,东方伦理在西方语境容易被误读为“猎奇”;另一方面,国内审查对大尺度依旧敏感。电影若想同步上映,势必面临删减;若走纯国际路线,又可能失去本土票房。范冰冰的“高空走钢丝”在于:既要保留王颖的叙事风格,又要让角色立得住;既要满足国际评委,又不能冒犯国内观众。她不是在拍一部电影,而是在走一条“演员重生”的钢丝绳。

18年前,范冰冰用《苹果》证明:女明星可以“脱”得惊艳;18年后,她用《疯癫老人日记》尝试告诉世界:女演员可以“疯”得深刻。禁忌是双刃剑,用得好,是通往国际影展的红毯;用得不好,就是消费猎奇的泥潭。她能否像《寄生虫》那样,让东方伦理在西方语境里开花?能否像汤唯《分手的决心》那样,用“压抑式演技”征服评委?答案藏在未曝光的胶片里。我们不必急着唱衰,也不必过早鼓掌,只需等待。

最新文章

收获差评后主演成毅又因剧外言论被质疑 网友响应号召拒看《赴山海》

明星

 

阅读12936

范冰冰又演禁忌片 新片原著中公媳恋引发网友热议 她这次能否突围呢

明星

 

阅读18493

于朦胧母亲发文证实儿子是意外坠亡 呼吁大家不要再进行猜测

明星

 

阅读11899

尔冬升背影里的温柔 当“暴君”把柔情写进女儿的笑声 爱情也悄悄转正

明星

 

阅读19265

孙菲菲自曝“伪豪门”婚姻:自己买车买房 离婚只拿回自由

明星

 

阅读14990

冀ICP备20017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