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更新微博。家族资产疑云、校园霸凌旧帖、粉丝网暴素人……多重标签叠加,事件从“吃瓜”滑向“品牌避险”。据业内人士透露,原本五一档要上新的两家代言物料临时取消,暑期排播新剧也被平台悄悄从首页推荐栏撤下。沉默,没有让舆论降温,反而让外界嗅到更大的不确定。
一、不回应,是危机公关的“安全牌”还是“催命符”
传统公关教科书里,明星遇到家族经营争议,最优解往往是“切割—道歉—整改”。虞书欣团队却选择“零发声”:微博停更、活动取消、粉丝群禁言,连品牌直播也改为“单线主持”。初衷不难理解——等待下一个热点自然覆盖,避免二次发酵。但此次涉及“同行霸凌”与“资产来源”双重道德议题,网友把“静默”解读为“默认”,品牌方更担心“埋雷”。
“不是不想用,是不知道她哪天突然爆雷,我们618节点伤不起。”在“风险折价”逻辑下,品牌宁愿违约扣款,也不愿把全年预算押在不确定人格上。于是出现罕见现象:合约没终止,宣传却“无限期顺延”,等于把艺人放进“冷藏柜”。
二、从“作精”到“风险体质”,观众缘为何急转直下
虞书欣的走红路径本就伴随争议:《青春有你2》里“哇哦”表情包让她贴上“做作”标签,反而因真实感出圈;《苍兰诀》小兰花一角又借“甜妹”人设横扫播放年冠。观众对她“容错率”高,核心在于“无攻击性”,作得可爱、菜得真诚。如今被翻出早期节目推搡队友、粉丝集体网暴素人截图,与既往人设形成强烈反差,“甜妹”滤镜出现裂痕。更致命的是“家族资产”话题触及大众敏感区:工薪阶层追星,本质购买情感投射,一旦偶像被质疑“靠背景拿资源”,同理心瞬间转为被欺骗感。心理学称之为“拟社会关系破裂”——粉丝认为你“骗”了他们的情感投资,反噬力度加倍。
平台算法同样现实——负评权重升高,品牌方投流成本翻倍,ROI模型自动把艺人降级。即便剧方想“保项目”,也会考虑换封面、剪预告、减少主角单人话题,把风险分散到剧情与群像。业内预测,若6月前仍无正式回应,两部待播剧可能“裸播”:零宣传、零热搜、零路演,靠自然流量上架,等同于“半雪藏”。
四、破局关键:道歉姿态与整改动作,一个都不能少
危机走到“品牌观望”阶段,艺人团队已没有“继续沉默”选项。参考成功公关案例,至少需要三步:事实切割,对网传“霸凌”视频逐条解释,若确有不当行为,公开道歉;资产说明,由第三方审计发布家族企业股权报告,澄清“特权”质疑;行动补偿,参与反网暴公益、设立同行帮扶基金,用长期行为修复形象。流量明星的价值=作品×人设×公信力,任何一项跌至负值,都会拖垮整体。当下舆论场不再接受“时间冲淡一切”,网友要的是态度与整改速度。虞书欣若想保住十年打拼的上升曲线,必须在品牌“全面撤退”前给出回应,否则,等来的就不是热搜,而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