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灯牌+付费占卜”——虞书欣的最新营业不是广告大片,而是一条“被抓包”的会员动态。网友发现,她的私人账号悄悄给一位UP主充了钱,只为解锁一期关于自己事业运的占卜分析;事情曝光后,她火速摘掉灯牌、删除关注,上演了一出“原地隐身”。从热搜到评论区,却没有人指责“迷信”,反而是一片“原来她也焦虑”的会心大笑。明星偷偷氪金算命,为什么让普通人如此有代入感?
一、“小作精”也会慌:明星光环下的职场焦虑
虞书欣以“嗲里嗲气”的综艺感走红,外表是随时随地都能接到女主剧本的“天选打工人”。但私下她同样要面对市场冷却、项目延期、观众口味突变——娱乐圈本就是“高压KPI”行业:一部剧播不好,库存立马积压;一个角色不讨喜,商务就可能腰斩。占卜视频里提到的“事业转折点”“下半年抉择”,恰好踩中演员最恐惧的“空窗期”。所以她才会像普通白领一样,打开付费内容,想从塔罗牌里找一点“确定性”。当滤镜被灯牌揭开,众人发现:顶流也是打工人,也会对着未知运势心跳加速。
二、“被抓包”现场:为什么大家不反感
若换作其他“人设”,偷偷算命或许会被批“迷信”“带坏粉丝”,但虞书欣的“小作精”标签反而成了缓冲垫—她本就真实、话多、爱撒娇,去看运势更像“常规操作”。网友笑称:“她连算个命都要充最高级,确实是我认识的‘富贵大小姐’。”幽默化解了“偶像失格”危机,也折射出观众对“真实感”的渴望:比起永远完美的AI人设,我们更想看有血有肉、会慌会氪金的“活人”。这场意外“破壁”,让她的性格魅力再次放大。
三、明星占卜:是迷信,还是情绪出口
从心理学角度看,占卜、星座、MBTI,本质都是“外部归因”工具,把不确定因素交给神秘力量,从而降低焦虑。对演员而言,选角、档期、政策、口碑,每一步都充满随机;对普通人来说,裁员、降薪、行业内卷同样不可控。当未来无法预测,“抽一张牌”就成了低成本的心理按摩。只要不过度依赖、不违反公序良俗,它更像一种“情绪SPA”:给大脑片刻“可控感”,再回现实继续打拼。
四、粉丝“围观”背后:借明星的焦虑安放自己
虞书欣事件评论区,高频句是“原来她也这么没安全感”“我平衡了”。这叫“焦虑均分效应”,当高地位者暴露脆弱,普通人会获得心理安慰: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慌。于是,粉丝借明星的“不确定”消解自己的不确定,形成情绪共振。换言之,大家不是在“看笑话”,而是在“找同类”:连顶流都要靠塔罗打气,我每月算一次星座又有什么可羞愧?
五、给娱乐圈的一点“小启示”
真实感比完美人设更耐用:允许明星展示脆弱,反而能增强粘性;别把占卜当洪水猛兽:把它纳入情绪管理工具箱,而非宣传卖点;学会“柔性回应”:像虞书欣这样“不解释+偷笑”处理,既保留话题,也不给舆论发酵空间。
虞书欣摘下10级灯牌,却摘不掉大众对“不确定性”的共同焦虑。与其嘲笑她“迷信”,不如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深夜搜索过“运势”“跳槽吉日”“下半年能翻身吗”。明星偷偷充钱占卜,不过是把普通人的“搜索记录”可视化一样的迷茫,一样的自我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