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新闻_娱乐资讯_溏心娱乐

导演王晶针对有关成龙私生活的言论进行了谴责 称成龙 “当然风流但绝对不下流

2025-10-24

港圈又起口水战。这一次,把镜头对准成龙的,不是狗仔,而是曾以“嘴炮”著称的萧若元;替他挡子弹的,则是拍过无数屎尿屁喜剧、却鲜少公开动怒的王晶。一句“风流但绝不下流”,把“沙漠强奸”“车厢露体”等爆炸性指控统统推上热搜,也让人们再次见识到:在“已故证人”与“活人辩护”之间,舆论场的天平可以倾斜得多么危险。

萧若元的爆料模式并不新鲜——当事人已逝,无对证,无卷宗,只剩“我听说”。这种“死亡背书”看似言之凿凿,实则规避了所有法律风险:逝者无法提告,平台难以核实,观众却乐于消费。此次他口中的“沙漠强奸”“车厢露体”,同样拿不出警方记录或民事调解书,却迅速在短视频平台被剪成“奇闻轶事”传播。王晶痛批其“拿死人做证据”,点破的正是这套逻辑:以“无法核对”换取“无法追责”,让谣言穿上“当事人已不在”的防弹衣。

公众印象里的王晶,是赌片、咸湿片、屎尿屁喜剧的代言人,似乎与“道德卫士”毫不沾边。但也正因如此,他的反击更具信号意义:商业片导演尚且看不下去,可见萧式言论已跨过“八卦”红线,滑向“诽谤深渊”。王晶与成龙合作数十年,见过对方“风流”的一面——身边确实不乏主动靠近的异性,却未曾目睹“下流”行径。他以亲历者身份作证,虽同样属“人证”,但至少是“活证”——可被质询、可被追责、可被法庭传唤。在“无法对质”与“可受检验”之间,法律显然更青睐后者。

王晶的辩护,核心在于区分“风流”与“下流”:前者是你情我愿的多情,后者是突破底线的侵犯。成龙年轻时的绯闻史,港媒早已写得密密麻麻,从邓丽君到林凤娇,公众形象向来是“浪子”而非“圣人”。但“浪子”是否等同于“罪犯”?这是萧若元必须跨越的举证鸿沟。没有报案记录、没有民事和解、没有DNA报告,仅凭“我听说”便把“风流”升级为“下流”,不仅消费逝者,也消费公众情绪。

耐人寻味的是,萧若元言论发酵后,社交平台上“信者”与“不信者”迅速站队,却少有人追问:“证据呢?”在“后真相”时代,情绪比事实跑得快,谣言比辟谣传得远。即便成龙团队提起诉讼,按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也需自证“绝无此事”,而“证明不存在”的难度远高于“证明存在”。正因如此,王晶选择率先发声,以“活人见证”对冲“死人爆料”,既是为老友挡枪,也是对“谣言低成本”的一次反击,当法律程序漫长而艰难,公共舆论的“即时辟谣”便成为第一道防火墙。

王晶怒怼萧若元,看似是个人义气,实则揭开娱乐圈“已故证人”乱象的冰山一角:逝者无法开口,活人随意代言,真相在口水间被稀释成流量盛宴。风流与下流,仅一字之差,却隔着法律、道德与常识的万里长城。在“听说”与“亲历”之间,在“八卦”与“诽谤”之间,我们或许无法立刻等到法庭裁决,但至少可以保持一句最朴素的追问。“证据呢?”别让一句“我听说”成为毁人清白的通行证,也别让“无法对证”成为谣言的护身符。

最新文章

导演王晶针对有关成龙私生活的言论进行了谴责 称成龙 “当然风流但绝对不下流

明星

 

阅读16396

杨幂刘亦菲vogue盛典后台画面曝光 零互动气氛尴尬 深扒两人闹僵原因

明星

 

阅读13066

《宴遇永安》热播 同时李昀锐和孟子义的恋情曝光 成为关注焦点

明星

 

阅读14805

《VOGUE》20周年盛典 李沁因为在盛典采访中发言不当遭到网友吐槽

明星

 

阅读17504

时尚杂志VOGUE20周年举办活动 两位85花争锋 刘亦菲杨幂同框互不搭理

明星

 

阅读13782

冀ICP备20017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