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所未闻,我都不知道什么叫沪圈。”面对连日来的争议,东京电影节评委文晏导演的回应直接而平静。11月5日,当王传君凭借《春树》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后,一场围绕奖项公正性的争议在社交媒体上爆发。事件源于11月3日,白百何在微博上发布“还能这么操作…”并配以捂眼、捂耳、捂嘴的表情包,引发网友对东京电影节奖项分配的猜测。随后,网络上出现了“沪圈要求文晏把东京男主给王传君,否则日后不投资她的电影”的传言,将本应是电影盛事的东京电影节推入了舆论漩涡。
评奖争议的真相
文晏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释了评奖过程。“奖从来都不是撕出来的,奖是评委一起评出来的。”她强调整个评审过程与外界隔绝,不存在任何干预可能。本届东京电影节评审团由5人组成,采用讨论的方式共同决定奖项归属。评审团主席卡洛在第一天就向评委强调,演员奖的主角和配角都可以参选,没有限制。对于王传君的获奖,文晏解释称“其他几个评委都非常喜欢他的表演,所以最终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把奖给他”。同时,她坦言自己非常喜欢蒋奇明的表演,但奖项有限只能有所取舍。

白百何落选的原因
针对白百何未能获奖的问题,文晏给出了专业解释:“今年有一个客观情况是,女主的戏远超男主的戏,所以女主的竞争非常激烈。” 文晏表示虽然不认识白百何,但充分肯定了她的表演才华:“这次她在《春树》中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我认为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 按照电影节规则,评委不能与入围影片主创私下接触。文晏作为中国评委,在评审过程中会向其他评委介绍华语电影的背景和表演特点,但最终结果需由评审团集体决定。
风波背后的行业生态
这场争议反映了国内影视圈的深层问题。当艺术评判被舆论场影响,当专业判断被娱乐八卦裹挟,电影艺术本身的价值反而被忽视。文晏在回应中提到:“中国电影越来越好,中国的观众也会越来越专业。”这既是对当前争议的回应,也是对行业未来的期待。此次事件也显示出公众对国际电影节评奖机制的误解。正如文晏所解释的,国际电影节的评奖有严格的规则和流程,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能只手遮天搞定的。

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这场风波的背后,是艺术价值与商业利益之间永恒的张力。文晏否认“沪圈”投资干预的传言,实则是在维护艺术评判的独立性。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华语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文晏表示:“我特别高兴,今年像一个大爆发似的,一代一代的中国电影人都站到了世界舞台上。” 对于电影人而言,这种认可比任何奖项都更珍贵。当作品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触动不同背景的观众时,电影的艺术价值才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随着风波逐渐平息,文晏的工作重心已回归电影创作本身。她表示希望每年都能看到更多中国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绽放。而白百何也在11月6日发布长文,澄清其不满主要针对《春树》剧组的合作方式而非奖项本身。这场争议最终让位于对电影艺术的尊重。或许正如文晏所言,当中国电影越来越好,中国的观众也会越来越专业。艺术的归艺术,八卦的归八卦,这才是健康行业生态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