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长江边的绿道上散步(2023年6月28日摄)。
站在宜宾三江口“长江起点”石碑处远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字标语十分醒目。
5公里外的下江北老工业区已变身为江边亲水公园。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宜宾天原化工厂,从这里搬迁至新成立的三江新区,重获新生变身天原集团。
这是2022年7月20日在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拍摄的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厂区(无人机照片)。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研发和经营优势,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不仅在氯碱等化工领域继续领跑行业,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也完成布局。”天原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宗才说。
这是2022年7月20日在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拍摄的东部产业园能源港(无人机照片)。
绿色低碳,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选择。宜宾市努力在绿色低碳的发展浪潮中寻找城市转型突破、快速发展的机遇。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宜宾从2019年零起步,2023年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
停靠在四川攀枝花加氢站的氢能公交车(2022年11月27日摄)。
不止宜宾,地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的攀枝花,正在致力于打通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大渡河、青衣江与岷江交汇处的乐山市,已成为我国多晶硅主要生产基地,高纯晶硅产能稳居全球第一方阵……
这是四川省乐山市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单晶硅棒生产车间(2023年3月16日摄)。
守望幸福生活 守护江河安澜
“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了。”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对此深有感触。
这些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了沿岸居民生活品质,生活品质提升又促进了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翻看王舰艇的摄影集,嬉戏的赤麻鸭、腾跃的渔鸥、觅食的斑嘴鸭……精彩的照片一张接着一张。
“西宁市区的湟水河湿地,经常可以看见这些鸟,我们监测到的就有160多种。”王舰艇说,环境好了,水面扩大,人的保护意识提升,鸟种逐年增加。“鸟的安全距离、警戒距离、逃逸距离都在缩短,人与鸟同框的画面越来越多。”
邀上三五好友,泡一杯“三炮台”,坐在黄河岸边悠闲度过一个祥和的午后……近年来,兰州文化学者汪小平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黄河岸边坐一坐。
2024年10月4日晚,游客在黄河兰州段岸边欣赏黄河夜景。
兰州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城市,300多万人依水而生。穿城而过的黄河把兰州城区一分为二。
翻看20世纪50年代兰州老照片,南北两山地表裸露,甚至难以找到几棵像样的树。如今,山河相融,南北两山尽显碧绿姿态。
盛夏的傍晚,黄河之滨晚风拂面,河道内大河奔流,远望云蒸霞蔚,人们在河畔或结伴品茗,或散步运动。游客则乘坐羊皮筏子、黄河游轮,感受西北城市的水域风情。
汪小平说,近十年来,兰州努力建设水清岸绿景美惠民的幸福黄河,让黄河流域的文化成就融入现实生活,让群众可感可及。“现在,兰州市民对黄河的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希望黄河之滨越来越美。”
绿色发展的实惠,一个重要体现是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