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新闻_娱乐资讯_溏心娱乐

网友要求上视节撤掉秦雯所获的奖项,本人至今仍不敢回应

2025-11-13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组委会的官方微博评论区,近日出现了戏剧性一幕。大量网友涌入要求撤销《繁花》编剧秦雯获得的最佳编剧奖,“不撤奖,难服众”的呼声不断刷屏。这一切源于2025年10月底,《繁花》前期责任编辑古二公布的7段私密录音。录音中秦雯不仅谈及“袭警”经历并透露“找关系脱身”,还涉及《繁花》剧本创作的署名争议。尽管上海警方最新通报称“袭警捞人”情节为秦雯酒后吹牛,但这场风波已引发公众对奖项公正性与创作者品德的深刻质疑。

录音风波:从“袭警吹牛”到署名争议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古二公布的录音。在其中一段录音中,秦雯带着酒后松弛感描述:她与剧本责编许思窈因自行车问题与警察起争执,她一拳砸在警察背上,被带到派出所后,一个电话就“两句话就把我们两个人捞出去了”。这段录音迅速引爆舆论。尽管警方后续通报称所谓“袭警”仅为轻微肢体接触,“捞人”情节也是秦雯丈夫托关系被婉拒后的吹嘘,但公众的质疑焦点已转向更深远的问题。古二曝光的其他录音还涉及《繁花》的署名权争议。录音显示,古二作为前期核心创作人员,承担了商战戏的核心构思,却只被署名为“前期责任编辑”,而对商战题材陌生的秦雯却独享署名拿奖。

白玉兰奖的公正性遭遇考验

面对汹涌舆情,白玉兰奖主委会尚未正式回应。而网友的质疑直指奖项评选的核心:当创作者陷入品德争议,其作品是否还应被表彰?编剧祝明叶的质问点明了关键:“中国电视奖三大奖之一,颁给袭警人士,不得不令人怀疑白玉兰的水平”。这引发了对文艺评奖标准的深入思考,艺术成就与创作者品德,究竟孰轻孰重?回看第30届白玉兰奖评选,评委会主席陈宝国曾强调作品要有“筋骨血肉”和“魂”,创作者更应有“专业敬畏之心”。而今秦雯的录音风波,让这一评选标准显得格外刺眼。

行业潜规则与维权困境

古二的遭遇揭示了编剧行业的深层问题。作为《繁花》前期资料收集小组成员,他声称自己承担了核心创作工作,却面临署名权困境。法律专家指出,判断是否享有署名权需看是否对剧本作出了独创性贡献。然而,中小编剧往往面临“证据不对称”的天然劣势,维权难度大。类似情况在行业内并非个例。编剧维权难点主要体现在举证责任上的弱势。创作过程中的会议往往临时且非正式,难以做到全程录音或留下书面记录。

奖项公信力何去何从

文艺评奖的权威性如何建立?一些文艺界人士认为,评奖必须“少而精”,泛滥的奖项和一奖多人会充满水分或降低水准。大奖的获奖者最好独一无二,其分量因此才能显现。评奖的独立性也至关重要。它应远离利益集团,独立于商业、人情等关系之外,保持客观公正立场。只有这样,权威性才能逐步树立。历史上,权威奖项的建立往往需要经历多次考验,评出一个又一个公认的杰作和人才后,其权威性自然确立。截至11月13日,秦雯依然保持沉默。她参与的新剧《爱情没有神话》已紧急与其切割,平台悄悄下架了她的名字。

警方通报部分澄清了事实,但围绕编剧署名权和奖项公正性的疑问仍未消散。真正的焦点已从秦雯个人行为,转向了对整个行业生态的反思。对于白玉兰奖而言,这场危机也是一个契机。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评奖的权威性不仅来自程序公正,更源于对品德的基本考量。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底线,当“袭警者”与“最佳编剧”的标签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公众对行业的信任难免动摇。

最新文章

徐艺洋深夜学英语 黄子韬一旁宠溺陪伴 真夫妻的糖分超标了

明星

 

阅读11190

梁家辉谈拍戏之苦:称从未拍过不吃苦的戏 鼓励各位新生代演员迎难而上

明星

 

阅读15227

网友要求上视节撤掉秦雯所获的奖项,本人至今仍不敢回应

新闻

 

阅读10681

马天宇首谈李明德风波:制片人抵押房子,我们被逼到绝路

明星

 

阅读17621

有爆料称吴昕身家十位数 下限10亿 网友直言不可信建议查税

明星

 

阅读19754

冀ICP备20017381号-1